收到土拓署的信之後,我又寫了回信:
Date: 2012年2月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+0800下午7时24分41秒
To: "landsupply@cedd.gov.hk" <landsupply@cedd.gov.hk>
Cc: "Tellme@1823.gov.hk" <Tellme@1823.gov.hk>
Subject: Re: 請提供一些數據
To: "landsupply@cedd.gov.hk" <landsupply@cedd.gov.hk>
Cc: "Tellme@1823.gov.hk" <Tellme@1823.gov.hk>
Subject: Re: 請提供一些數據
土拓署海港工程部,您們好。
謝謝你們的回覆。
我本人,以馬鞍山居民身份的定位來說,是一定堅決反對烏溪沙填海的。對任何一個安居的「人」來說,家檔遭到破壞,都不會坐視不管的。
對住在其他地方的人來說,馬鞍山不關他們的事。對貴部門提出填海選址意見的人來說,也不關他們的事。大概那小組裏面,也沒有人住在馬鞍山。如果有,請公開。
香港沒有那一區的居民,會大聲說:「為了香港未來發展的前途,為了香港的利益,請來這裏填海吧!」如果有,請讓我知道。
如果填海是最好、是唯一獲取土地資源的方法;而海是必然、必須,是一定要填的話,也應該揀選「對最少居民造成最少影嚮的地點」。
馬鞍山比淺水灣的人口更少嗎?比石澳的人口更少嗎?比清水灣的人口更少嗎?
我們不會填淺水灣,不會填石澳,不會填清水灣,因為它們是香港人的海灘。夏天,這些海灘都水洩不通,都不夠用。
烏溪沙是我們馬鞍山的淺水灣,是我們的石澳,我們的清水灣!
比如說,珠海某個海灣給填了,我們香港人大概沒甚麼感覺吧!因為不關我們的事,我們不住在那兒。
我們住在馬鞍山,這個海灣關我們的事。而馬鞍山的人口接近二十萬,你們因為要33公頃到99公頃的地,不惜影嚮20萬人口的生活?
你們是真正要馬鞍山的地,還是,其實只是要臨海的地?
要在馬鞍山找99公頃的空地?我們願意動員馬鞍山居民,幫你們去找。舊礦場那邊,有大片平坦荒置土地,善用的話,可能還不止99公頃。
烏溪沙海灣,其實包含兩個海灘,緊貼青年營的那邊,本來是磷峋的石灘,有附近的居民,用了十五年時間,天天搬挖石頭,弄了一個小沙灘出來。還有人在水之溦,用石頭疊了一個巨大的心。
小沙灘傍邊是碼頭,碼頭的右方有一條幽曲的小徑,沿著小徑走不到十分鐘,是另外一個大沙灘,這裏是真正的「沙」灘。水清沙幼,可以游泳和晒太陽,平日有人釣魚。沙灘傍有一條小村,提供燒烤場地和食物,有小艇出租。周末,這裏是個 party beach。這裏絕對是馬鞍山的石澳。如果認真發展,絕對能成為「石澳+赤柱」或是「石澳+西貢」。
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服貴署不揀選「烏溪沙海灣」來「填海」。我是一個普通市民,不是專家,不懂搬出數字和理據來跟你們辯論。但我愛我家,對這個小市鎮有歸屬感。我會盡我的力,去找這海灣的好,向你們訴說。也開宗明義表態,為捍衛這海灣,我們會用盡辦法,沒完沒了的跟政府纏鬥下去。It's war! 對我們來說,你們是掠奪者,戰爭始於掠奪!
謝謝關注。
馬鞍山居民
Hetty Lai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